首页 房产 体育 商业 科技 健康 酒店 汽车 游戏 娱乐 亲子 时尚 生活 文旅 新闻 食品 智能 财经 教育

代工模式下,母婴品牌Babycare如何平衡品控与扩张

2025-07-14 IDOPRESS

如果家里有小孩,或多或少都用过Babycare旗下产品,成立11年的Babycare一度是新消费领域的明星企业,凭借高颜值、多类目备受宝妈青睐,发展迅速,巅峰时期估值超过250亿。

不过,Babycare这几年的发展似乎较前些年稍显落后,一是整体母婴人群大幅下滑,而母婴市场涌出了众多品牌使得竞争加剧,二是Babycare的代工模式让其质量备受争议,近期又有媒体曝出Babycare的纸尿裤再现黑色异物,让消费者质疑其品控,三是Babycare以营销驱动为主要方式的做法屡屡翻车。

狂奔之后,Babycare要面对的取舍还有很多。

纸尿裤出现黑色尖状异物Babycare的质量问题待解


近期Babycare的质量受到质疑,据都市报报道,7月3日,王女士在给女儿更换纸尿裤时,意外发现其中裹着一个黑色尖状异物。该异物约一个指节长,质地坚硬,牢牢嵌在纸尿裤内,用力拽也拽不掉,这让王女士对孩子的健康状况忧心不已。

发现问题后,王女士找到售卖纸尿裤的优家宝贝郑州鑫苑新城店。母婴店方面回应称,店内商品均为正规渠道进货,并已将情况反馈给厂家。

7月4日,经视直播记者联系品牌方了解最新进展。Babycare客服工作人员介绍,品牌方对此次事件高度重视。据其透露,该品牌纸尿裤生产车间配备了精度达0.5平方毫米的视觉检测系统,可自动识别并剔除含超规格异物的产品。目前,品牌方已排除异物在开袋后进入的可能性,且派出包含品控人员的专项调查小组赶赴郑州,计划陪同王女士将产品送至第三方实验室进行成分检测,以查明异物来源。

尽管该事件目前尚无定论,但多年来Babycare的质量还是出现了不少问题。

根据南方都市报2024年1月报道,上海市市场监管局发布了包括婴幼儿背带等13类产品的监督抽查情况,Babycare的Free减压背带被检出纤维含量不合格。同年,Babycare婴童床笠面料‌因PH值不符合国家强制性标准要求被市场监管局通报并作出行政处罚。

更早之前,2018年11月,Babycare中国总代理上海蓝缕实业有限公司因生产不符合保障人体健康和人身、财产安全的国家标准的儿童餐椅被处罚。处罚结果显示,上海市市场监督管理部门责令该公司停止生产不符合标准儿童餐椅,并对其处以违法生产产品货值等额罚款33万元,没收违法所得1.63万元,合计罚没34.6万元。

2020年,因推车存安全隐患,上海蓝缕实业有限公司按照《消费品召回管理暂行规定》的要求,向国家市场监督管理总局报告了召回计划,将自即日起,召回2018年7月至2019年12月期间生产的部分Babycare牌8770型便携式儿童推车,涉及数量为10500件。


本次召回范围内的Babycare牌8770型儿童推车,由于在促销过程中赠送的遮阳棚会影响此款推车的稳定性,极端情况下,存在推车倾倒的风险,给儿童带来不可预见的伤害。

上海蓝缕实业有限公司的法定代表人李阔,也是Babycare的品牌创始人。查询发现,目前上海蓝缕实业有限公司已经注销。

在今年央视3·15晚会上,山东梁山希希纸制品有限公司被曝光长期从事卫生巾、婴儿纸尿裤残次品翻新业务,涉及Babycare、麦酷酷、自由点、嫚熙等十余个知名品牌。尽管Babycare当晚便澄清涉事产品可能是仿冒产品,但这一事件仍对Babycare的品牌造成一定打击,也再次将Babycare此前备受争议的代工模式的安全性暴露在大众面前。

代工和营销曾是业绩暴增武器也是隐患


Babycare成立于2014年,创始人李阔是一位80后,大学主修的专业是工业产品设计。设计师出身的他,上了一年班后就决定自己创办品牌。发展初期,Babycare一直标榜自己是“美国品牌”,由于经不起大众的深扒,加上“国货风潮”兴起,Babycare便转身成为国货品牌,并起了一个中文名字“白贝壳”。

Babycare的发展非常迅猛,系列产品覆盖包括母婴用品、辅食、童装、早教、女性用品、个护等在内的多个领域,核心覆盖1至6岁育儿周期,解决从女性怀孕到孩子6个月的吃穿住用行的需求,公开资料显示,该品牌2020年GMV就突破50亿元,复合年增长率超过100%。

Babycare的快速发展主要依托两点,代工和营销。针对一条产品线,Babycare通常只负责产品的设计、提出制作要求、明确技术标准,具体的生产环节则由代工厂按照要求进行生产。

例如,有报道指出,Babycare爆品纸尿裤的生产企业名称为杭州豪悦护理用品股份有限公司。除纸尿裤外,Babycare的休闲玩具由利幼实业有限公司代工、湿巾的代工生产商为杭州优全护理用品科技股份有限公司等。

代工模式让Babycare能够省去大量自建工厂和加工所带来的繁琐程序,缩短新品上线周期,也省去了自建工厂的巨大资本成本,因此Babycare的品类拓展非常迅速,新品研发快,几乎覆盖母婴领域方方面面,在快速抢占市场方面占领先机。

但代工模式所带来的弊病也是显而易见的,将研发、制造、销售这一全流程的重要环节制造交给别人,让Babycare的产品质量和品控都出现了较大的问题。这对于母婴这样一个最需要产品信任的行业,Babycare多年来的质量问题受到消费者质疑。

黑猫投诉平台上,针对Babycare就有不少消费者投诉,其中包括“一次性浴巾有死虫、浴巾连在一起”、“购买的牙胶断裂被宝宝吞了”、“Babycare光合星球的宝宝泡面里面的肉饼发霉”、“Babycare的湿巾发现大片霉点”等。

近年来,Babycare针对畅销产品,也并非没有自建工厂,有宣传资料提到,为了打造一款“无漆床”、生产一款没有线头的背带产品,由于现有供应链难以达到这个要求,所以Babycare自建了第一家工厂,通过自身的努力来达到最初对产品的设想。


Babycare能够快速发展,还有一大特点就是营销驱动,李阔不仅懂设计,还是个营销高手,Babycare的营销非常善于捕捉80后、90后等爸妈的痛点,在小红书达人种草等方面的营销手段至今依然被众多品牌学习借鉴。

过度营销反而引起“翻车”。2025年母亲节,Babycare发起特别策划“不只为妈妈设计”,其宣传文案“所有母婴品牌,都应该叫父母婴品牌”,试图以“共同育儿”概念破圈,却因刻意弱化母亲角色引发消费者强烈不满,评论区充斥“把母亲节过成父亲节”、“忽视母亲生理付出”等批评。2023年母亲节推出的“爸爸哺乳神器”,被质疑用噱头掩盖男性育儿参与度不足的现实问题。

Babycare一直希望通过资本市场实现升级。2023年9月,Babycare与中金公司签署辅导协议,启动A股IPO。截至2025年初,中金公司的辅导工作已完成5期,但Babycare的上市之路仍遥遥无期。


Babycare成立至今完成了两轮融资,累计融资规模约10亿元,投资方包括红杉中国、鼎晖投资、华兴新经济基金等。2024年底,鼎晖投资、华兴新经济基金等已退出。

(责任编辑:zx0600)

免责声明:本文转载自其它媒体,转载目的在于传递更多信息,并不代表本网赞同其观点和对其真实性负责,亦不负任何法律责任。 本站所有资源全部收集于互联网,分享目的仅供大家学习与参考,如有版权或知识产权侵犯等,请给我们留言。
      联系我们   SiteMap